經常見有人在討論普洱茶的品質好壞到底是原料重要還是工藝重要,或者是倉儲重要?
從我自已多年的品飲和倉儲經驗來看,原料、生產工藝、倉儲幾個方面的地位,普洱茶的生茶與熟茶是不同的。生茶應該是原料最重要,而熟茶則是工藝最重要。
原料、生產工藝、倉儲對普洱生茶、熟茶品質的作用,雖然無法用準確的百分比來表示,但可以用一個大概的比值來說明。
普洱生茶,就原料、生產工藝、倉儲三個方面對普洱茶的品質作用而言,大約是5或6:1:3或4的關系。
普洱生茶最重要的是原料。
我們品飲普洱茶時所追求的香、甜、回甘、生津、潤滑、耐泡度、茶氣、茶韻等,主要是由原料決定的。為什么這些年大家追求古樹茶,古樹茶與小樹茶、臺地茶的價格越差越大。同時,古樹茶中不同山頭的價格差拉大,同一山頭中樹齡不同價格拉開,老樁、高桿價格拉開,都是因為在普洱茶品飲所追求的幾個維度上,原料品質所展示出的區別。所以原料可以占到5至6的比重。
倉儲之所以可以占到3至4的比重,是因為沒有好的倉儲,普洱茶的香會快速消失,茶氣、茶韻會變差,品飲價值會下降。至于生產工藝只占一成,是因為普洱茶生產工藝的技藝要求不高,比綠茶、紅茶、鐵觀音要低。只要生產各環節中按照正常的生產要求來生產,不要人為的改變,生產出的產品就不會有明顯的差別。
普洱熟茶則不同于生茶,影響品質的最大因素是生產工藝,也就是熟茶發酵工藝。在原料、生產工藝、倉儲這三個方面,影響熟茶的比重大約是3或4:5或6:1。
原料比重之所以下降了,是因為在熟茶發酵過程中,茶葉中的內含物質60、70%被分解了,這就導致了茶葉原料中的茶氣、茶韻、茶香等大量喪失或改變。以古樹茶來說,發酵后的茶葉山頭茶的山頭特征會消失,甚至與臺地區比有明顯優勢的耐泡度都會變得沒優勢。在實際品飲中我們會發現,發酵不好的古樹茶還沒有發酵好的臺地茶好喝。同時,也因為發酵過程分解了大量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茶葉在發酵完成后的存儲過程中,已經沒有了太大的變化空間,因此倉儲對熟茶的品質影響的比重也就不大了。
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倉儲比重是指倉儲方法而不是指倉儲時間。而熟茶的發酵工藝在對熟茶的品質影響中可以占到5至6成。因為在實際品飲中我們發現,發酵得好的臺地茶比發酵不好的古樹茶明顯更好喝。要知道,那些多年前勐海茶廠生產的好喝的經典熟茶產品也是用臺地茶發酵的。